近乎梦呓

“会有人把自己的日记发出来吗?”无论从什么角度而言,这一举动都十分奇怪,然而上一回十分勤劳地记日记已经是一年前的时候了,当时连续记了快有小半年时间。当时为什么会如此殷勤地写日记?姑且认为是无聊的娱乐和忧愁的排解。这一回重新回到记日记的习惯,文字比以前破碎了很多,以至于经历者本人都难以回想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只留下十分抽象,解构主义的断垣碎瓦式的句段。所以我把这些五月份(夹带点四月份尾巴)的日记发表出来可能纯粹是为了号召大家帮我审视自己,审视这一个月来的自感反常的我。不过由于日记姑且也算是有意识地写下来的(在午夜的宿舍的下铺点着昏暗的灯),那也便能够称之为作品吧。
但愿这样之后我能舒服点。

四月十九日 晴 周一

我想我想要回到札幌市。

我们都是会悄悄疲惫的。

给X写封公开信吧,之前怎么没想到呢?

肉体用以约束感知,也即世界。

今天演讲似乎不错,毕竟是讲爱的。

如果要问完美世界的话,那必然是只有我和美女存在的地方。(太嚣张了fbh)


四月二十日 晴 周二

我的确是喜欢美女的。

或者说,是喜欢将死之时看见的美女。


四月二十四日 阴雨 周六

“钻心的寂寞将人挫骨扬灰。”

“把梦当作现实记住,把过去当作梦来忘却。”

L女士似乎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了。

用L有点吓人,尤其是哥特体的,所以有时间还是要重新想一个。

明天再聊。


四月二十五日 晴 周日

没想出来,而且其实我不是很能了解她的心思。

人类补完和自杀都是在选择逃避。

我不喜欢我自己所有物的部分是能让自己看见自己的部分。

我缺乏写中长篇小说的能力。

现在好像又有了个计划。


四月二十六日 晴 周一

我在他们的沉默中看到了恐惧,而那种恐惧一般只有在面对难以理解不可名状之黑暗时才会显现。

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多多帮助别人,虽然听上去很扯,但真的会有用。可能是因为本身自己便是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于是当本体陷入困境时,把自己的“分身”给帮助了,也是帮助了自己。

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

并不是说因为有多么可悲便要逃避,而是为了让故事变得不可悲才要置身于悲剧之中才可能具备改变的力量。

我是个极易自杀的人,大家请务必要保护好我。

不过可能也没什么用(吐舌)


四月二十七日 雨 周二

Still here,安啦!

我喜欢能象征着或者说被给予着某种连接的事物。

人是美妙的。

日记变得碎片化。

我在打扫整理归类自己。

所有的想法都显得十分孤独而低级。

是不是认为自己太软弱了?

在L眼里看到了某种热衷与热爱。

中式教育有时过于着重对于每个字的理解,把改变一个字后的词语意思弄得完全不同,其实这样只会让学生们忽视其微妙的差别。

从别人眼里发现自己。

很想要云游般完全由自己地生存,丝毫不在意他人目光,可我始终没有办法。有些人(E\L)等具备直接迈入“自己”之所在的能力与意愿,我却在进入这个地方之前还得过一扇安检门似的,偶尔翘掉而人心惶惶。这毕竟是十分重要的事啊。

我是怪人吗?

我是否正变得更怪?

我是否要改变存在于他人中的自己?

我还有多少时日?

李长吉二十七而终,予以为其恰足矣。

如果收到精心精妙的礼物,我将无条件地十分雀跃与欢乐。

我很肤浅。


四月二十八日 多云 周三

石黑一雄真TMNB。

看克拉拉与太阳时,今天才发现书中太阳能智能机器人的简称十分熟悉(AF),这不便是我自己吗?Arnold Fong君。

所以从一开始读便有种很微妙的感觉。

如果我是AF,这将是一种奇妙十分的设想。

《克》延续石黑一雄一贯慢热,后劲十足的笔法,我仿佛是看见一位大师——是茶艺的?或者是剑术箭术的?在完成不可能任务后平淡安然的双眼。

剑入鞘。

“你相信‘人心’这回事吗?

我不仅仅指那个器官,当然咯。

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

人心,你相信有这种东西吗?

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对了,像是黑泽明电影里的拔刀斩。

我始终没有办法像某些人一样操纵人心之类,我(无法?/不适合?)成为恋人,只能成为好朋友,亲人,密友这样的存在,这是最近我一直不太平的心境所给予我的洞见。

大概没有人会对我抱以恋人的想法,也不是说我有多么讨人厌,只是终究……

我在想什么?

今天中午的沙龙还算不错,遇到了(不能说是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只是我不清楚自己的受欢迎程度。

最近好多,好多预想猜测到的东西都应验了。

不应该在不该去试的东西和地方试验。

表达能力其实很有限。

D最近有些警觉,可我于(他/她)而言也是特殊的存在。E先生像是升级过了一般。Q对我的想法也是捉摸不透,但似乎的确是在关心/体贴着我。L几乎要成为偶像了,或者说其实本来就是。我对于她有特殊的情感,但又不太好定义,或者说,其实不应该定义。

我怎么会知道的?

毕竟我是AF嘛。(好冷)


五月六日 晴转小雨 周四

世界上真实存在着以学习为爱好的人,愕然。

我害怕成为独立的个体。

每次放空都会想到X然后痛苦万分。

对传统的反抗应该根植于现实的需求。

一紧张便会口齿不清。

穿正装,被岳说帅,似乎是毕业之后第一次穿,说到这里,毕业的时候原来是打算发言的,后来因为要给X,C和Z写信所以作罢。

另,托Angela的福,明日演唱会。(最后一句话内容好像是这样的,可能因为快睡着了所以字迹不清)


五月十七日 雨转多云 周一

E先生说他想要追V女士了,好耶!

但说实话,我现在只是纯粹地看好戏的心理,并不是十分的看好,不过还是给予他们祝福了啦!

“喜欢把身边的人撮合在一起的怪毛病。”

E先生之后这方面绝对能比我好的,绝对。

二流文学论算是在上周五讲完了,似乎还不错。

班长会在值完周之后辞掉,好!

我习惯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立于他人快乐之上,也因此树敌,不知为何。我所理解世界的方式是解构而唯心的,不过这一切的基础是对于人全然的相信和充分的自知之上。

我热爱一切崇尚肉体的人类,我是俗且堕落沉溺的。我在这样偏激的理念下生存。

住在我心里的是扭曲十分摇曳多姿于虚无和惊惶噪音中向上生长的鸢尾,白色。如果能让生命成为那样,便是我的唯美主义。

还是先睡觉好了。


五月二十四日 周一 又晴又多云

我看不到。

往往以为把东西敲开,用力去看就能看到的东西其实全然看不到。


五月二十五日 周二 又晴又多云

V和E成了。

好!

算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不过这个落幕是在我的张罗之下完成的。

有一点点成就感。这一对真的神了。

只要有一点点外力,我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我实在是太需要那一点外力,求求了。

讲真,我是否具备恋爱的条件?我目前不是很了解。

暗示疑惑猜忌什么的最好适可而止吧。

我想活得清晰明快而非扑朔迷离。

她真的是美女。


五月二十五日 周三 雨

今天是巧克力味的。

有很多问题要问。

遇到的是为难了的安排,把这些全部都归咎到命运上有失公允了。

在成为浪漫之人的途中变得神经质。

我大概是个异类。

有人聆听我,有人宽慰我,有人救赎我,这是我之前的设想,这样看来,似乎还缺点什么。

想要的大概就是暴风眼这样的地方,于风波之中却又风平浪静,可以暂且休息。

每个人对待每件事的方法当然会有所不同,我以共性或者说我的行为准则辨别,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狂热的人好弱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次大概?还是需要好好把握自己。

突然发现,我为别人付出了真的好多。

好悲弱的人。

等待,


五月二十七日 周四 晴/多云

今天是烂透了的一天、

(这是什么句式?)

高三的学长们今日毕业,学姐好美,学长好帅!

编辑部合照,我好卑微。不过有美女学姐站我身边~~~

烂事倒是休提了。

我好像成不了小说家,顶多是散文家。

怪人,怪人。怪人?怪人与怪人。

太弱小了。

文字留白论

原是五月十四日午的演讲,现加以整理呈现于此处。演讲时ppt由于字体的缘故未能完美呈现,现加以修复。

我认为文字的力量在于意识的交流,更多的留白。

先来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小红帽。

心地善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到森林里探望外婆。

大灰狼把外婆吃了,假扮成外婆。

然后,在原著中,小女孩一无所知。

同样是在原著中,结局是——准备好

小女孩被大灰狼吃掉了

大家感觉如何?

是否感觉被装进了一股难以名状却又真实非常的空白,在心中某些观念被冲撞殆尽。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我当初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也和在座各位一样,这是一种说不上难受亦说不出来享受的感觉,然后我的下一个动作是重新再重头把这个童话读一遍。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被这种郁闷十分的凄美整出这么一种感觉呢?

童话,一般是以一些你知我知的道德原则为先决条件才得以确立的,我们能从中学到诸如勇敢,诚实,爱这样宝贵的品质。

而这里这个故事却没有这样的道德原则——什么都没有。


之前有人问我,现在世界上有着绘画、音乐、视频,不久之后也许还会有脑机接口实现的直接感官体验,语言成了一种“代用”的工具,比方说要和某人描述看到的美景,于其用语言来说明,还不如直接让他看照片,与其让他直接看照片,还不如直接把他带到那处有风景的地方要来得靠得住。文字作为一种信息的表达形式,意义何在?我的意思是,单纯的信息交流,摄影,视频,表演,都比晦涩难懂且乏味的文字好多了,就算是书籍,也有相当多的作品需要借助插图将其中内涵具像化。

问题是何必将这些内容具象化,为何不能——留白。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这个理念——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文字:

怎么我又梦见了

那一个夏天不闷热

她笑着对我说着

今天是个适合看海的日子

明明还没到海边

她如海风将我拎起

只要有她的呼吸

都是一个适合看海的日子

拎一手啤酒

走到海的尽头

听一首情歌

说你还舍不得

那只贪婪的恶魔

那些神魂颠倒借口

被一双明亮的手

安稳地推送到海的那一边

拎一手啤酒

走到海的尽头

听一首情歌

说你还舍不得

在海的尽头

我等不到她回头看我

在歌的尽头

她说她快乐地想起我

拎一手啤酒

走到海的尽头

听一首情歌

没有人舍不得

所有爱情最终败给

催生她的爱的绮想

可是她这么说了

今天是个适合看海的夏天

这是一首诗歌,或者说,一首诗歌的文字表现形式,现在,请大家静静地在脑海中勾勒出看完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可以是一幅画面,一段音乐,或者某种气味也可以。

再来听一遍把这首诗谱写成曲子之后的样子。

许含光他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滋生出成为歌手的想法,这里这首诗原先收录于他的诗集《齿与骨》,书是19年发行的,而这个专辑是等到20年末才有的。

在被谱成曲子之前,可以说这首诗歌是纯粹的语言——本身现代诗就是一种十分清新随意的东西,这里如同诗人的自言自语。我当初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和我看完原诗的感觉不是很一样。我想像的是海风,篝火,派对正到兴头上想起故人的自己,拎着啤酒默默走出了人群,有一种凡事消散之后的清醒和释然。

然而听到这首曲子,我认为它所想要表现的,却是宿醉的糊涂还有宿醉后勾起不好回忆的痛苦,然后双手各拿着一瓶啤酒醉倒在空无一人的海滩上。这不是我很希望想象出的场面。

这就是把原诗具象化后的后果。我当然知道原诗的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肯定得到了表达,但是这也的确让我有了心里的落差。

对于在座各位呢?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大家心里大概会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想象,然而一听完曲子,这个想象反而是被另外一种解释所覆盖了,虽然初听下来好像也就那样,会被音乐作品给带跑,但是,之前那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对于文字的理解却已经不复存在,不复如初。

也就是说,内容的具象化,破坏掉了文字的留白,文字留白中的可能性。


对于文字留白的可能性,我只能如此含糊其辞,那么姑且再举一个比较绝的例子。

在座各位有多少听说过俳句这种文字形式呢?这是东瀛人的创作,所谓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我觉得用这个来说明“可能性”再合适不过。

这是俳圣松尾芭蕉最有名的一句俳句,它通常被翻译成这样:

闲寂古池塘,忽闻蛙跃荡水镜,余响尚飘空。

还有更绝的:

古池塘啊青蛙跃入水声响。

也请大家静静地品味上几秒。

任何人看了之后都会觉得这是再纯粹不过的语言吧,大概也没有人会把青蛙跃入水池中发出的水声做成曲子。即便在目睹青蛙跃入古池时,也无法想象能获得这首俳句赋予读者内心的那种感铭。这里只有一种超脱了任何道理,升华了的精神在激荡着。

可是如果把它替换成这样呢:

古池塘啊青蛙跃入水声响,倒也寂寞呀秋日黄昏时分。

这是后世的一位名叫五十岚力的文学家加进去的,说是加上了一种明确的情感和季节。尽管如此,他这个好心的举动却毁掉了松尾芭蕉的名句,所起的作用只是让句子变得愚蠢而没有意义。

这又是为什么呢?

芭蕉的原句妙就妙在他的留白,没有加上任何附带个人色彩的点评,青蛙跳入水中到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响?那个古池是什么样子的?四周是否阳光明媚?是游人如梭还是四下安静无人?我们脑海中会构建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画面,而就因为小青蛙跳入水中清澈简练的声响,打破了寂静,在我们脑海中冲破出一片空白。

这就是留白的无尽可能性之美。


所以文字的留白,到底体现在何处?又是为何能够体现?我们用前面提到的绘画、音乐、视频来和其做个对比吧:

绘画中,有色彩,有线条,有大笔大笔的涂抹也有工笔细描。画家们能将自己的意识灌注于作品之中,具体表现出色彩,线条,笔触,还有空白……再直接不过了。

文字则,只是黑纸白字。在这之中有众多完全解释不通的东西。文字毕竟是一种一维的信息—不是绘画的二维,不是视频的三维。也没有音乐的连贯性,而是可以间断汲取的信息。因为文字本身也是我们思想的呈现方式,因此同时也会很干脆地转换成脑中的神经电脉冲。

突如其来的不加以转换的大量信息是我们处理不来的,我们只能摄取作者所要呈现给我们的内容的很小部分(比其他表现形式少多了)。所以文字无论多么详实,都一定是印象的。

这样的印象,映射到脑中后,会激发起不同的感受,而这感受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经历,所见所闻不同,文字则会激发起这些内容。其他的形式做不到如此原生的激发。比如绘画,看到了一束花,便会首先依据这朵花呈现出来的直接样子展开联系;如果是文字,无论用多少形容词去修饰花,也会因为每个人对每个形容词理解之不同而引发可能性更宽广的感受。

小红帽的故事中,年轻貌美的女孩去拜访外婆,最终却被假扮为外婆的大灰狼吃掉。

如何?

是否感觉被装进了一股难以名状却又真实非常的空白,在心中某些观念被冲撞殆尽之后一副茫然:“什么?”

在这样的想法过后,你会发现,自己思维碎片的缝隙中时常会渗出可爱的小红帽被大灰狼生吞的骇人场景,脑海中一片空白,像是抱紧了一块冰。这就是短短几行童话的力量,文字的力量,文学的原形。

文学是原生的,是可能性的,我想大概就是这样。

而关于无道德原则,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其实出现过很多,比方说《阅微草堂笔记》里的,《聊斋》里的狐精鬼怪,还有塞万提斯的闹剧般的《堂吉诃德》,王尔德的《坎特维尔的鬼魂》,爱伦坡的《用X代替O的时候》这种作品层出不穷。这样的故事既无法拯救人,也无法给予人安慰,只是留下一种留白的,静谧的美感。这样的最后只会留下孤独和无法拯救,然而生命、人生到了最后不也是孤独和无法拯救吗?而我认为,无法拯救本身就是一种拯救,那么无道德原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原则。这样子的东西是文学的原形,也是人的原形。

然而如果是不加以思索地留白,纯粹白痴般地留白,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成为艺术,必须往里面注入高尚的精神。并非说是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足以成为文学。虽然这样留白技巧高超的文字是文学的原型,是文学的摇篮,但成人要做的绝对不是退回到摇篮里去。成人要做的是保留对于原型的自知,以这样的东西作为出发点,如果文字不是从这样的原形出发的话,我这人绝对不会信任它。要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必须注入蛙跃的水声,必须在小红帽死前竭力描绘她的天真可爱,必须注入高尚的精神,必须注入花。

最后给大家留下一个疑问或者说一点启发,这是关于芥川龙之介的故事,

芥川龙之介晚年,一位农民作家去拜访他,希望能用他的素材进行创作:

“农村里有一户人家,已经有六七个孩子了,最近又得了一个,那个家庭生活条件很是艰难,如果孩子活下来的话,那么全家都没饭吃。最后夫妻两人协力把婴儿投到井里淹死了。”

“……这是真的吗?”芥川很惊讶。

“当然是真的,我就是那个婴儿的父亲。您认为我做得对吗?”

这个故事记载于芥川龙之介算不上手稿的草稿上,在他生后才被人整理发现,而芥川最后也找不出回答。

大家要是当时的芥川,会如何描绘这个故事呢?这刚好是充满了无道德原则的故事,这也刚好是可以加以创作的文学的原形。

欢迎大家之后与我交流。

总而言之,请大家在接下来和文字打交道尤其是写作的时候意识到文学的原形,多多在留白的自知上进行创作。其他什么的我这个原作者也总结不出来了。

如果我的二流文学论能给大家任何启发或者帮助的话,我也将感激涕零谢天谢地……

特别鸣谢:格,醒能述以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