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了一个生涯规划咨询(或者什么类似的东西,反正就是一对一做问卷问问题然后折磨了四个小时),虽然本身很抗拒这种东西,但还是不得不对其评估结果谔谔。兴许是很贴切地被戳中了某些地方,所以才会有这种不适感吧。
结果是,主导我一切的一切的性格的与生俱来之特质,是争强好胜和好斗,粗看之下对于如此潦草的结论很恼火,但深思的结果确是十分恰当;除此之外的关键词还有极度敏感,也是很符合的性格;剩下的就是暗合鲁迅对于某位我不是很喜欢的作家的评价了——“精神洁癖”。
面对争强好胜这样的标签,让人难以接受。可是结合最近看到的一句话,又好像很容易让人明白:“(未成年人,又或许不是这样的词,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在这个语境下与大人相对的词语了)对于正确,强大和聪明的认知(相较于大人),总是十分明了。”我们的强大,无外乎运动场上能跑得飞快;我们的正确,无外乎于油嘴滑舌刷得利落;我们的聪明,无外乎于那白纸红字血淋淋的数字高低。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从幼年开始,我所接受的便能被称为“英才教育”:强迫学习钢琴的幼儿园;一个劲地讲古的爷爷;香港式教育一个劲地灌输英语知识的另一个幼儿园,云云。然后是根深蒂固的“赢”的观念,经北上沪漂的父母而始,幼年表现优异而催化,至于日益不断不知满足的焦虑而愈发激烈。最后,比起所谓他人对我的期待,原来是我自己已经不愿意输了。
“输了可不好玩,所以我总是赢。”apex里的探路者机器人如是说。
可我总是输,关于正确,强大和聪明,现在的我一个都不沾,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低迷状态,为何努力了没有回馈?为何想要努力却没有机会?而所谓决心云云真的是能决定这一切的东西吗?
联想到了发条青蛙,怪诞而惊悚的喻体。
对于敏感,我倒是有一定的自知。无论是视力听力甚至于味觉嗅觉,都被人评价到了“离谱”的程度。而心理上的敏感,更像是那“精神洁癖”——连触碰棉花,都会被扎伤。关于他人言语最微小最细节的暗示,我都会放大清晰化处理,十拿九稳;而其中对于我的评价,则如同针扎一般深入我心;对于完全事不关己的细节,苔花的凋零摧残,无尽远方人们的苦难折磨,难以言喻而不存在于我的法度之内的事情,也会暗自“号泣又号泣”。
欲辨已忘言。
毕竟我的自知远远不够,而这远远不够的自知未能描述的特质居然被一个陌生人用短短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来了,暗自伤悲的同时,人生虚无的感叹愈发清晰。
关于“天才”。
有人评价我为天才,还说是“用自己的天才引领只是拥有热爱的一群人通过热爱走到和天才一样的高度”。我不是很能接受这样的褒奖。但是对方拿出了“平庸的天才展露才能,真正的天才让人忘记才能”(维特根斯坦)这样的论据,居然和我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一样,那就只能再次归结到我自知的匮乏了。并不是因为被褒奖后飘飘然忘乎所以,而是由于猜忌和怀疑而对其产生的抗拒。
天才是不断地试错,从0.9到0.9循环的转变。“天才为人们描绘月亮,指明方向,玉兔们搭建通往月亮的阶梯。”我真的做到了吗?
我有必须要摧毁的东西,又必须要建构的东西,如果名为天才的才能能让我做到这一点,那我便欣然收下罢。
站在事物的终点上,能明白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方孜孜以求的幸福,是一种不能过量的东西,太多了会带来痛苦,尽力避免的痛苦,反而是最有可能在沉溺其中带来快感的事物。
最高即最糟,最糟即最高。
尽管如此还是想要幸福,尽管如此还是在避免痛苦,声嘶力竭。
硬币的正反面。
痛苦是绝对正确的,尽管这句话像是自负地在安慰自己,然而接连不断而不麻木的痛苦是身体在提醒自己何为活着,为何活着,是否活着。
只有因为拼了命地想要活下去,才会拼了命地感到痛苦。
成年的时候,说出这种不懂装懂的人生体悟,多少还是有点幼稚吧。
然而迄今为止所经历的一切的一切真的能被称为苦难吗?
无穷的人们经历着比我多无穷倍的痛苦,然而坚持下来的大有人在。我的号啕大哭,我的自作多情,我的假惺惺之反省……人生路上,我一路走过来了,我确确实实地在名为生活的平原上孑然一人地走过来了,我的身后空无一人,我还不能倒下,即便只是在空无一人的荒野,即便只是在空无一物的荒野,也只能是在这样的一片荒野上,因为前进后退皆无分别,所以无论如何的行走都只是行走,因为都只是行走,所以只要切切实实地是在自己选定的人生之路上……
这靠的是某种青春热血?我自知自己的青春是黑色黯淡的,但还是想要在所谓大人的世界里如同在暗黑青春里一样闪闪发光——这是我所能做到的全部了,也是我必须做到的全部。
Neon genesis.
寒风略微缺席的十一月末,北风的礼赞欲言又止。酒红的天空缓缓舒张痛兽的呻吟,蟒行的树影默默横斜张狂的野望;文章在成年的时候会完篇,车水马龙和充当晨铃的新闻广播马上会充斥简陋的宿舍楼;平原上的指北针,谁知道呢,大概会保持着失灵的状态。
夜长梦多,我将和各位一起并肩而行——孑然一身——在无尽延伸人生路上:
我缓缓迈出了脚步。